海南大学起点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其他] 重走/漫漫人生,回忆海南古桥的历史与沧桑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楼
发表于 2015-4-15 16:06:58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立即注册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
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
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。
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,
你装饰了别人的梦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——卞之琳《断章》
一首《断章》,不知道在多少人心里勾勒出一幅小桥赏景图。记得老一辈的人常说,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要多。每每听到这句话,总是有着深深的迷惑和不解。曾经,那些桥,真有那么多吗?中国是桥的故乡,自古就有“桥的国度”之称,发展于隋,兴盛于宋。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、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。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回忆海南那些经历过风雨和沧桑的历史名桥吧。

  记耻桥——便民桥——攻关桥 窥见人文环境与礼义廉耻

  海南省文昌市便民桥,也叫记耻桥,现叫攻关桥。据记载,这座桥始建于宋代。关于这座桥,从名称的变化到形状的变化,到周边地理环境的变化,可以窥见文城人文环境与礼义廉耻。
  从旧县治图上看,便民桥位于城南,与旧城南门“来薰门”遥遥相对。从传统习惯来看,来薰门的深刻含义是“薰风南至”。所谓薰风,即柔和的南风。《庄子·天下》篇曰:“薰然慈仁”,说的是善政,和顺,便民。在这里建便民桥,的确方便商旅,惠泽百姓。
  当年的便民桥,正对着三合街,是旧县治的交通要道。可想而知,建起了这座桥,对终日往来于城南关帝庙、天妃庙、紫云庵和周边农村的芸芸众生,那是何等的方便。
  据载,当年便民桥常毁于水患,屡毁屡修。旧志云:明正德年间(1506~1521),便民桥毁于洪水;清咸丰年间(1851~1861),洪水再次摧毁桥梁,乡贤林老兰出资重建。
  文城历史悠久,古镇山明水秀。山是紫贝岭,水是文昌河,文城就坐落在紫贝岭下。紫贝泉流潺潺,波光粼粼,环绕古城,分别在城东、城南和城西形成3条丫杈形的河沟。文城先民了然优境学,傍河而居,环境优美,生活便利,所以旧文城也叫“便民市”。于是,便留下了与便民有关的传奇故事和人文精神。
  林老兰是何许人也?他为何要出资重修便民桥呢?这是一个见义勇为的故事,是一个关于误伤他人,正视自我,悔过自新,敢于承担,流传很广的故事。
  故事的主人公是文昌东路镇大丰村林老兰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,父亲林所秩是知名举人,在地方上颇有威望。得家学熏陶,林老兰知书识礼,为人正直,爱打抱不平。一天误伤醉汉致使其身亡,为赔礼道歉出资修建便民桥。
  因此,便民桥也叫“记耻桥”,又叫“公仔桥”。后来,市区扩大,河道疏浚,桥梁扩建,于1982年改名为“攻关桥”。今天,这座桥梁仍在述说“便民桥记耻”的故事。
  
  太平桥——信用桥 凝结陈是集人格节操

  信用桥,在文城东南紫贝岭下,原名太平桥,这是一座动人心魄的古桥。
  据记载,太平桥建于明弘治二年(1489),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)琼州大地震,桥梁崩塌,经久未修。其时,人们在河中放几块大石头,让过往行人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  相传,明崇祯年间(1628~1644),文昌迈号地平村陈是集应乡试赶考,嫂嫂挑担送行,至太平桥,河水上涨,淹没河中踏脚石,嫂嫂过河看不清楚,跌入河水,浑身湿透,又气又怨。当时,陈是集非常难堪,不知如何是好,立誓“吾若得中,必修此桥。”
  《文昌县志》记载:陈是集,字虚斯,号筠似,别号双峰居士,明代著名诗人。陈是集少有奇悟,志向高远,勤奋好学,于明天启元年(1621)乡试名甲乡里。可是,两赴殿试,陈是集都名落孙山。怎么办?赴乡试之时,嫂嫂过河跌倒,自己发誓立志修桥,岂能言而无信。为此,他十载寒窗,悬梁刺股,终于在崇祯四年(1631)中进士,任兵部观政。
  为官没有多久,陈是集母亲因病过世,他请假归里,安葬祀奠,以尽孝节。丁忧其间,陈是集不忘誓言,捐资修复了太平桥。因为这一善举,使文昌河畅通无阻,两岸百姓非常感激。于是将太平桥改名为“信用桥”。
  陈是集立志为善,言而必信,一座信用桥,凝结着他的人格节操。
  孤寒仔探母 承先桥精神永续

  
  承先桥位于横山口,古称云庄渡,后称横山渡,以前没有桥,靠渡船或淌水过河。传说云志高幼年失怙,6岁那年坐在横山渡口,不幸被清兵捕掠,从此与母亲失散。
  云志高被掠往福建,被遗弃流浪街头。他流落会稽,被一户周姓人家收养。由于志高天资聪明,勤奋读书,考中监生,授职州同,治理有方,政绩突出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),探得母亲音信,志高思家心切,被获准返乡探亲。到了河边,望着河水,想起30年前母亲背他过河的场景,云志高眼泪夺眶而出。推己及人,他决意捐款造桥。
  康熙四十五年(1706),桥梁建成,云志高命名为“承先桥”,寓意“承先顺母志也!”建桥承先顺母,百姓深为其所作所为而感动,所以称该桥为“孤寒仔桥”。如今,康熙五十七年(1718)立于桥头的《创建云庄渡承先桥碑记》,记录了建桥的原因与经过。碑文曰:“县东去二里许,有渡曰横山,有云氏聚族世居近此,故又名云庄渡。河面宽数十丈,海水由清澜港达于此,潮汐日至……慨然捐数千金,采巨石跨河为梁”;“始于庚辰冬,落成于丙戌春……桥名承先者,抑余闻奉其母太安人命为此,故名以纪”。
  时隔300多年后,志高探母故事仍在流传。乡亲们说,离家还有一里地,志高就一路哭喊,一路跪拜,一路叩头。十乡九村的父老乡亲,莫不为这孤寒仔伤心落泪。
  如今,新桥建成,承先桥早已消失了。可是,承先桥的精神将永远长存。
  
  定安规模最大古桥

  海南定安县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石桥,已有200余年的历史,直到两年前被人为毁坏之前,还是当地百姓少不了的便桥。
石桥的修建者是清代嘉庆年间定安县的一名士绅,一位九品“候选县佐”———洪纪。
洪纪家境宽裕,乐善好施,是当地人公认的德高望重者。虽然有关洪纪的文字记载不多,但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,以及至今尚存的当年乡民赠送给他的牌匾,都能让人看到洪纪的“善人”形象,他的故事迄今尚与石桥同在。

清嘉庆三年(1798年),当地乡民送给洪纪的祝寿牌匾。

洪科凤的家谱中,有对其先祖洪纪的记载。
     
  
那央三孔古桥:疑是府城富二代才子吴典所造

建桥人早已逝去,古桥依旧伫立在风雨中
这是一座古桥,其位于海口那央美元村附近,这也是海南岛琼北地区常见的石桥,火山石三孔桥。它很平凡,毫不起眼。但如果它可能与300年前的府城富二代才子有关,那么这古桥是不是会让你略感兴趣?
建桥的吴典是一位官员。在京任职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吴典1740出生在府城(今海口市琼山区),1754年童子试第一名,在考取秀才后,吴典又在琼台书院学习,1765年参加广东乡试,中试举人,1769年,而立之年的吴典,赴北京参加礼部的己丑科考试,在殿试名列二甲第47名,赐进士出身。过两年,吴典朝考入选,授职翰林院编修,从此,开始了自己在京长达十几年的宦海生涯。1784年吴典父亲去世,吴典回家居丧,就在这期间,吴典出巨资为恩师周继才的家乡邕阳村(现那央珠良村)修建三座桥,这三座桥分别是个钱渡桥、文斗桥、崩桥

古桥桥面是石板铺架而成 。石板周围绿草丛生,石板上斑驳的纹路,刻画出这座桥的悠悠历史。

古人有云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“,对于古桥来说,又何尝不是”一朝建桥,百年过河“呢
此文由微壹传媒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2#楼
发表于 2015-4-17 17:02:52 | 只看该作者
三亚梦幻水上乐园门票90元返30
微信号:13637549277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电话:0898-66661599    站长联系QQ:670427609   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hainanok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job.com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海南大学论坛

GMT+8, 2024-4-30 15:45 , Processed in 0.048083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

© 2001-2020 海南大学论坛校园招聘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